摘要:葬事籌備處在幾百份陵墓設計方案中,選中了青年建筑設計師呂彥直的方案。整個建筑群占地130平方公里,氣勢宏偉,莊嚴肅穆。畫面主圖為中山陵墓紀念堂正面圖,上端飄帶中列“孫總理國葬紀念郵票”幾字,一般稱為“國葬紀念”票。
郵票介紹:
1925年2月12日,中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在北京病逝。葬事籌備處在幾百份陵墓設計方案中,選中了青年建筑設計師呂彥直的方案。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和墓室等。整個建筑群占地130平方公里,氣勢宏偉,莊嚴肅穆。
本套郵票共4枚。畫面主圖為中山陵墓紀念堂正面圖,上端飄帶中列“孫總理國葬紀念郵票”幾字,一般稱為“國葬紀念”票。孫中山奉安原定于1929年3月1日舉和地,紀念郵票已印好并發(fā)往各地;后來奉安典禮改為6月1日,郵票發(fā)行也相應延期到奉安前兩天。但有的地區(qū)對國葬易期消息知道較晚,于3月1日已將紀念票出售,于是人們便見到了3月4日成都寄北平貼有“國葬郵票”的頭寄封。與此同時,郵政當局還特制紀念郵戳,供集郵愛好者加蓋。因此這次奉安曲佇望民,兼用責任中郵戳:一種是首日戳,即紀念票發(fā)行的第一天印蓋的;一種是紀念戳,即6月1日奉安典禮舉行日加蓋的特制郵戳。
發(fā)行日期:1929.5.30(民國18年)
齒孔度數(shù):14
印刷版別:雕刻版
圖幅:30x24
全張枚數(shù):100(10x10)
設計、雕刻:格蘭
印刷:北京財政部印刷局
(1) 中山陵紀念堂 1分 桔黃
(2) 中山陵紀念堂 4分 橄綠
(3) 中山陵紀念堂 1角 藍
(4) 中山陵紀念堂 1元 紅
辛亥革命勝利后,中華郵政最初設計以中國地圖為主圖的郵票,后因袁世凱要印本人肖像郵票而停印。兩套從 1分至5元各為12枚,面值與刷色均相同。
1895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清朝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遭受日本殖民地統(tǒng)治五十年的臺灣省才歸還祖國,1945年10月25日在臺灣舉行受降式。1947年中華郵政發(fā)行“臺灣光復”紀念郵票2枚。主圖為臺灣地圖。
1894年孫中山先生在檀香山創(chuàng)立興中會,倡導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革命?! ?919年正式成立中國國民黨。從興中會創(chuàng)立算起,到1944年為五十周年。票面以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遺像為圖案。
1943年,美國、英國和國民黨政府簽訂了“平等新約”,“廢除”了在中國的某些已為日本奪去而不存在了的特權。1945年,中華郵政為此發(fā)行紀念郵票一套。主圖為中國地圖、蔣介石像及中、美、英國旗。紐約美國鈔票公司以雕刻凹版印制,另以膠版套印國旗紅藍2色。
1936年,為宣揚國民黨政府鼓吹的,以“禮、義、廉、恥”為口號的所謂新生活運動,中華郵政發(fā)行紀念郵票一套?! ?元 中繪燈塔1座,塔光外射,塔身刊「禮、義、廉、恥」4字,塔下繪新生活運動標志。
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于民國32年8月1日在重慶逝世,舉國哀悼。紀念票印以林故主席遺像為中心圖案,另加國徽及彩色邊框。于林故主席逝世2周年紀念日發(fā)行。
民紀6 國民政府統(tǒng)一紀念郵票
國民政府繼承國父遺志,為肅清反革命勢力,完成國民革命,民國15年7月9日于廣州誓師北伐,蔣公中正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率軍北上,民國17年全國統(tǒng)一。紀念郵票以蔣總司令肖像、嘉禾及青天白日國徽為圖案。
民紀4 憲法紀念郵票
1923年,曹錕賄選獲任總統(tǒng),同時公布中華民國憲法,中華郵政發(fā)行紀念郵票一套?! ∶駠?2年10月10日,北洋軍閥曹錕賄選獲任總統(tǒng),同時公布其一手造成之「憲法」,并發(fā)行紀念郵票。因該項「憲法」為北京天壇開會制訂,故以天壇祈年殿為郵票中心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