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7,中華郵政發(fā)行。其中部分郵票紙質有厚薄之分,圖幅也有闊版、窄版、高版、矮版的差異。因該票右下角邊框中有梅花圖案,也稱“梅花一版”。
1947,中華郵政發(fā)行。全套共17枚。面值150元(灰藍)、250元(灰紫)、500元(藍綠)、1000元(紅)、2000元(桔紅)、3000元(藍)、4000元(灰)、5000元(深棕)、6000元(枚紫)、7000元(紅棕)、1萬元(深藍與紅)、2萬元(紅與黃綠)、5萬元(深綠與藍)、10萬元(褚黃與橄綠)、20萬元(紫棕與深藍)、30萬元(深棕與棕)、50萬元(墨綠與灰棕)。齒孔度數(shù)為14。凹版印刷。其中部分郵票紙質有厚薄之分,圖幅也有闊版、窄版、高版、矮版的差異。因該票右下角邊框中有梅花圖案,也稱“梅花一版”。
發(fā)行日期:1947.10.17(民國36年)起
齒孔度數(shù):14
印刷版別:雕刻版
圖幅:18x22
全張枚數(shù):(1)-(10)200(20x10)、(11)-(17)50(10x5)
印刷:大東書局上海印刷廠
歷次所印國父像郵票,像均居中,兩邊花紋對稱,此票由大東書局上海印刷廠另鐫新版,國父像略向左移,右邊上角刊直行數(shù)值,下方綴以梅花數(shù)朵,上刊國徽,并飾以連環(huán)花邊。自民國36年10月起陸續(xù)發(fā)行,37年1月20日發(fā)行4000元1種,2月7日發(fā)行6000元1種,3月20日發(fā)行7000元1種,3月31日發(fā)行10萬元、20萬元、30萬元及50萬元4種。
1949年,中華郵政發(fā)行。上海大東書局承印。大東1版與2版除齒孔不同外,其版式顯著不同處為:大東一版「國」字之一點,在橫地右邊,與橫相連。大東2版「國」字之一點,在1橫的上邊,與橫及上端相連。
主圖為郵政儲金所及撲滿里投幣。紙質分中國厚道林紙和薄招貼紙等。重慶中央信托局印制廠承印。這套郵票不是專用儲金郵票,而是正式通用普通郵票,除信函包裹可貼用外,也可用作儲金票。厚紙為道林紙,4種面值均全。
,5號宋字加蓋于清代蟠龍無水印票。3分:25(5*5);1元、2元、5元均為48(8*6)。上海郵政供應股。此項加蓋票,因加蓋文字不妥遭到反對,僅在福州郵局售出3分、1元、2元、5元以上4種,隨即停售。其余11種,均未發(fā)行。
藍字0.5分(棕),出現(xiàn)一種變體票:直雙連中縫漏齒。 紅字1分(赭黃),出現(xiàn)五種變體票:橫雙連中縫漏齒、原票大頭“壹”、原票“壹”壬字頭、頂邊漏齒、底邊漏齒。
郵票介紹:1941年,中華郵政發(fā)行。美國鈔票公司承印。其中2元票有中心倒印大變體,傳世很少。其中14種為1941年2月21日發(fā)行,2分及翠藍8分為1941年4月21日發(fā)行?! ?009年1月18日,2元國父像倒蓋票在斯賓客拍賣行郵票拍賣會上拍出£72,000的價格。
1944年,中華郵政發(fā)行。面值4角(棕紅)、2元(灰棕)、3元(紅)、3元(紅棕)、6元(棕)、10元(淺紅)、20元(紅)、50元(棕)、70元(紫)。紙質為土紙,其中紙質有有條紋、無條紋及厚薄的不同。重慶中華書局承印。
普25 孫中山像加蓋“暫作柒分”郵票
但至同年12月1日,國內(nèi)平信郵資再度改為1角6分,其他尚未加蓋的各地區(qū),沒有再加蓋。數(shù)字的字體較小,位置略高,與「作」「分」2字相齊。
普21 香港商務版烈士像郵票
0.5分,深褐; 1分,桔黃; 2.5分,玫紫; 4分,藍灰; 15分,棕紫; 30分,棕紫,出現(xiàn)一種變體票:橫雙連直縫漏齒; 北平版票齒孔為14度,香港版雖亦有14度票,但極少見,一般均屬12.5度之中齒票。
普44 倫敦四版孫中山像郵票
1947年,中華郵政發(fā)行。面值500元(橄綠)、1000元(綠與紅)、2000元、5000元。英國倫敦德納羅公司承印?! 〈税媸狡比砸試赶駷橹鲌D,圖案格式為左右兩旁邊框改繪火炬,通稱“火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