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停用日期理論上為銀元取代銀兩之日1890年12月31日。 集郵界通稱《商埠上海2-第二版大龍》?! ∵@是清末在上海出現(xiàn),為期32年的地方郵票中的第二套?! ∴]權(quán)是國家主權(quán)的一部分。
發(fā)行單位:上海工部書信館
使用區(qū)域:上海
套數(shù):12
幣種:銀兩
面值:0.01~0.16
特殊規(guī)格:紙質(zhì)有布紋紙與直紋紙之分
備注:英文面值為《CANDARIN》,與后期的《CASH》《CENT》不同。停用日期理論上為銀元取代銀兩之日1890年12月31日?! 〖]界通稱《商埠上海2-第二版大龍》
這是清末在上海出現(xiàn),為期32年的地方郵票中的第二套。西方列強在此設立工部--類似今日的市政府,下設書信館印制郵票;辦理信件收發(fā),也炒作郵票牟利。
1866年發(fā)行。全套13枚,除1分銀外,英文面值“CANDAREENS”為復數(shù),后有“S”。注:以上全套郵票中部分郵票缺圖。
1865年7月,工部書信館制定新規(guī)定:非訂戶寄遞郵件采取貼用郵票的辦法,中外居民收費標準一致。重量在1兩以下的郵件包裹貼銀4分,1-2兩貼8分,2-4兩貼16分,每份報紙2分。8月1日,按照《郵政規(guī)章》規(guī)定,工部局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張貼告示,宣布實施郵票制度。告示全文如下:
上海洋涇浜工部局處
為設書信館事,照得上海城關(guān)內(nèi)外。向有中國信局送信前往各處,但此項信局代商送信收錢較重,期屬有不違之處。本局思念,此法于貿(mào)易事務有礙持續(xù)。工部書信館專中外商客上海各口帶信往來,其館開設英界江蘇路公平街后面,座東?
到十九世紀末,帝國主義擅設的商埠郵局已遍布于我國各重要通商口岸,如煙臺、福州、廈門、鎮(zhèn)江、南京、蕪湖、九江、漢口、宜昌、重慶等地。其發(fā)行的郵票真正貼用于郵件上的不多,主要目的是為了擴大帝國主義的在華影響,并把郵票當作商品推銷牟利。
郵權(quán)是國家主權(quán)的一部分。任何獨立國家都不容許別國在自己的領(lǐng)土上擅設郵局和發(fā)行郵票,這是國際法準則??墒亲?84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以后,昏庸的清政府同帝國主義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各帝國主義國家依仗強權(quán),或在我國各通商口岸設立書信館一類的商埠郵局,發(fā)行商埠郵票;或由各帝國主義國家政府直接在我國擅設“客郵”郵局,發(fā)行“客郵”郵票。
集郵界通稱《商埠上海29-上海工部局徽加蓋改值》。
名稱:清朝上海工部開埠50年半分加蓋票《CENT》?! 〖]界通稱《商埠上海28-上海開埠50周年加蓋》,英國倫敦伯克萊及費拉公司印制,1896年10月發(fā)行。
集郵界通稱《商埠上海24-雙龍直剖改值》,英國倫敦伯克萊及費拉公司印制,1893年7月~9月發(fā)行。
集郵界通稱《商埠上海5-第二版小龍》,英國倫敦尼生及派克公司印制,1867年發(fā)行。從全張組成上看,大龍全張不分格,由25個或20個子模拼成,而小龍郵票分為左右兩格各20枚,全張共40枚。
集郵界通稱《商埠上海12-第六版小龍(文單位)》,1877~1884年發(fā)行。全套6枚,加蓋原票:第六版工部小龍郵票;加蓋顏色:藍。
集郵界通稱《商埠上海17-第八版小龍》,1888~1889年5月發(fā)行。全套6枚,加蓋原票:第七、第八版工部小龍郵票;加蓋顏色:藍、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