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拍賣之純滿文“寶桂”大錢為今年新近發(fā)現(xiàn)的嘉慶朝宮廷大制錢,應為滿漢文“寶桂”大錢的前身,目前仍屬罕見。
嘉慶通寶鑄于清仁宗嘉慶年間(1796-1820年)。錢徑2.2-2.6厘米,重2-4克。錢面文字"嘉慶通寶"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滿文左"寶",右為滿文鑄造錢局名,如泉、源、蘇、河、廣等。
嘉慶通寶鑄行時間較長,僅小平一種,面文嘉慶通寶,背穿滿文寶蘇,版式豐富。在嘉慶時期,寶蘇局有完善的鑄錢制度,鑄錢制度比較固定?,F(xiàn)已發(fā)現(xiàn)有特闊緣試樣母、各種特闊緣試樣母、行錢母等多品種存世。嘉慶通寶特闊緣試樣較易見到,錢緣特闊,直徑在28.5毫米至31毫米之間,過磅31毫米以上極為罕見,重量超過庫平一錢四分。此種鑄件大樣版式眾多,分為“方頭通”和“角頭通”兩大類,按鑄地大致可分為蘇州府局所鑄和浙北嘉興談橋所鑄,蘇州府局鑄件直徑較大,一般均在29.5毫米以上,銅金黃色,邊經(jīng)精加工,錢體表面呈鏡面,版式較為單一。浙北嘉興談橋鑄行,錢體未精制,砂質(zhì)較重,品種多。這種情形出現(xiàn)在嘉慶、道光兩朝,至咸豐時已不明顯。
清朝中葉,寶泉局、寶源局鑄過許多大樣,都屬內(nèi)廷制錢,有人稱為內(nèi)廷錢。這種錢,不是流通的錢,主要用來宮庭賞賜或懸掛宮燈。在此基礎上,乾隆朝所見的寶泉局全部為寶泉局所鑄,嘉慶朝所見的寶泉局、寶直局、滿漢文“桂”所鑄的滿漢文大錢之“桂”應去諧音“貴”寓意“福貴”,也有學者認為這類大錢為山西局所鑄。此次拍賣之純滿文“寶桂”大錢為今年新近發(fā)現(xiàn)的嘉慶朝宮廷大制錢,應為滿漢文“寶桂”大錢的前身,目前仍屬罕見。
嘉慶通寶價格及圖片
清·“嘉慶通寶”背“寶泉”---成交價:RMB1,620,000---成交日期:2019-01-04
嘉慶通寶寶川局大錢-----------成交價:RMB1,860,000---成交日期:2019-02-03
嘉慶通寶寶川局大錢-----------成交價:RMB1,890,000---成交日期:2018-03-12
清·“嘉慶通寶”背“寶泉”---成交價:RMB1,760,000---成交日期:2018-04-14
嘉慶通寶----------------------成交價:RMB1,810,000---成交日期:2018-05-17
清“嘉慶通寶”寶泉局小平上-----價格:RMB1,890,000----日期:2018-06-17
清“嘉慶通寶”寶泉局小平上-----價格:RMB1,770,000----日期:2018-07-15
清嘉慶通寶背寶源小平母錢成-----價格:RMB1,890,000----日期:2018-08-18
目前,愛藏平臺正在火熱競拍中,0元起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咨詢,參與競拍。
江南省造辛丑光緒銀幣為清末光緒年間江南省造幣廠鑄造的攜帶有支紀年流通貨幣,也是現(xiàn)今銀元收藏界中八珍銀元之一,此版錢幣的鑄造時間較短,鑄量屬于少數(shù),而且它也是我國貨幣史上跨省發(fā)行銀元,收藏價值較高。
隆慶通寶重一錢三分,有金背、火漆。此外,有人提出隆慶通寶僅用于當時發(fā)官俸之用。那么辨別真假隆慶通寶錢幣需要知道哪些錢幣的基礎知識。面有豎線稱豎文,橫線稱橫文。外廓雙重叫做重輪或重廓;內(nèi)廓雙重就叫做重孔或重穿。內(nèi)廓比外廓低些,我們就成為陰廓。
最便宜的就是隸書小平右桃版別以及隸書小平背雙月,它們的價格只能賣到三元。比這些古錢幣稍微值錢一些的就是隸書小平背下星,價值十元左右。當大家了解開元通寶銅錢值多少錢之后,就可以對它們未來的發(fā)展行情進行分析,考慮這些古錢幣是否值得收藏。
乾亨通寶錢幣根據(jù)不同的版別、形制和鑄造等特征使得乾亨通寶的價格也是不同的。乾亨通寶現(xiàn)在的市場價格160000元到600000元之間。五代十國乾亨通寶所屬的年號更為特別,歷史上對其的記載也是非常稀少的。
對于清朝的宣統(tǒng)元寶,無論是從收藏數(shù)量還是收藏質(zhì)量上來說都是有很高的人氣。宣統(tǒng)元寶有著非常精致的外形和圖案,因此在收藏清朝古錢幣的收藏者眼中還是比較突出的,也是比較受關注和交易購買量很高的清朝古錢幣之一。
袁大頭作為研究中國近代革命史和貨幣史的珍貴實物和依據(jù),且加上民國戰(zhàn)亂連連等因素,民國銀幣損失嚴重,如今此類幣存世量已稀少,非常珍貴 。袁大頭是對鑄造于民國初年鐫有袁世凱側(cè)面頭像壹圓銀幣的一種俗稱。其他版別因外形,存世數(shù)量不同,價格有所不一。